在漾濞縣漾江鎮一個叫甘屯的小村莊里,有一對老夫婦至今還經營著一家柴火豆腐坊,雖然傳統的手工石磨方式早已被機械磨漿替代,但每年清明節前夕,夫妻倆都要選個好日子,特意用石磨做一榨豆腐,用傳承數十年的純手工味道來祭奠先祖,招待親朋友鄰 。
豆腐,是我國的傳統食品,也是餐桌上常見的食材。經營豆腐坊的李金生今年72歲,妻子李淑芳69歲。李金生36歲就跟隨父母學做豆腐,至今已有36年,夫妻倆靠著柴火制作豆腐這份手藝,養大了孩子,撐起了自己的小家。
3月30日凌晨5時,夫妻倆早早起床,將泡好的黃豆端上灶臺,面對面站在石磨兩旁,緊握磨桿,合力推動起石磨,石磨“咕嚕、咕?!庇泄澴嗟剞D動起來,一圈又一圈,一輪又一輪……選豆、磨漿、煮漿、點兌、過濾、定型,無一不體現著他們多年做手工石磨豆腐的經驗和技巧。
“磨豆腐可是純體力活,一點懶都偷不得?!崩罱鹕f,父母那輩兒家家都會做豆腐,逢年過節或家里辦客事,親友鄰里都會邀約在一起,互打下手做豆腐,那氣氛可熱鬧了!
豆漿煮熟后,李淑芳舀了兩碗擺在桌上,朝著門外吆喝了一聲:“喝豆漿了!”只見兩個小女孩迫不及待跑了進來,坐到桌子前,端起豆漿邊吹邊喝著,臉上綻放著開心和滿足的笑容……熟悉的場景,一代代人都曾經歷過!
李金生則慢慢悠悠地提來水桶,把鐵鍋里沸騰的豆漿一瓢一瓢地往桶里舀,然后放在地上晾涼。10分鐘后,李金生把一碗石膏水倒在另一只大桶里,再把煮好的豆漿抬高倒入?!斑@就是點漿了,再過20分鐘,豆花結成豆腐后,就可以轉移到竹框里,用紗布包好壓實,再等一會兒,就成豆腐了!” 李金生介紹說,點漿是做豆腐的重中之重,點少了,豆腐太嫩不成型;點多了,豆腐容易硬、老。
忙碌中,已到吃午飯的時候,李淑芳舀了一碗豆花,調配上一碗油香辣椒,炒了一盤麻婆豆腐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享受著自然傳承中手磨豆腐的本真味道,品嘗著熟悉美食里的鄉愁滋味。
歲月悠悠。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,電機的“嗡嗡”聲替代了石磨的“咕?!甭?,手工石磨豆腐也將逐漸遠去,李金生夫婦的豆腐坊,將隨著他們漸漸增加的年歲,慢慢地融入到歷史長河中,揮之不去的,是那相伴一生的鄉愁印記。